其他
60张美图告诉你,他凭啥抱走CIAC金奖!| 金城
金城:《穿红靴子的拉丁小子》故事主人公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拉丁舞者祝悦,你是什么契机看到这个故事,为什么决定画成绘本?
田东明:
北京海豚出版社的编辑邹媛老师找到我,邀请我创作她策划的《与众不同的梦想》中的一册,我们前后沟通了大约一年,从这套绘本的策划之初到绘本故事的文字稿一篇篇呈现在我面前,她最初希望我能画套装绘本的第一个故事,是一个弹奏京胡的盲童故事,她说看到我曾经的《井冈山》《皮箱子》绘本,觉得很符合京胡故事的调性,故事文本我看完也挺有想法,在我们聊的过程中,第二个故事也完稿了,就是拉丁小子,出乎意料更打动我。
故事里的悦悦是个听障女孩,她的梦想是可以一直跳舞,我当时很好奇,听不到乐曲的人怎么跟着节拍跳舞呢?读到最后,她能够克服障碍专注追梦,非常打动我,我决定画一画这个姑娘。
但,更直接打动我的其实是编辑邹老师,她也有听力障碍,这几年我们一直是微信打字沟通,大段大段的文字,经常聊到深夜……是她的信念与真诚打动了我,我除了画了这本绘本,还帮她找了一些插画师,这套书也是我整体设计的。
田东明:
创作的过程中,我是和编剧车车、编辑邹媛一起在微信群里沟通、通过视频会议沟通,在我绘画的那段时间里,经常会在深夜还把我的想法和他们说,还会和他们一起讨论故事的合理性,画面如何更好的推进故事……当时故事的主人公祝悦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训练,沟通也需要手语,我不懂手语,于是我提出了一些问题,编辑帮我把问题理出一份采访提纲,按照提纲悦悦去回答这些问题,还提供了很多素材,比如她写的文章、日记、读书心得、生活感慨等等,还有一些照片、视频材料,我通过这些材料里去了解这个女孩儿,发现她和其他女孩一样,有着宝贵的梦想,有着追梦的执着,有着乐观强大的内心,这些都给予我创作的灵感,我想,声音缺失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遗憾,恰恰因此给予她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色彩,我可以尝试在无声的纸面上通过绘画去展现它们。
用“图像”表达“声音”和“不同的时空”是这次创作的创意点也是难点,我用“线”来表现想象空间、“面”来绘画现实世界,在进入“黑池”这个想象空间的时候,我用了满版的黑色来描绘,这同时也是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。用“波动”的线条和“飞舞的水墨肌理”表达音乐、节奏,用英文的拟声词与手绘中文的艺术字体来体现节奏、声音与内心世界。
田东明:
“拉丁小子”更准确地说,应该叫“节奏小子”,当我们听到音乐的时候,会感受到音乐内在的韵律和节奏。比如,我们听歌的时候,会不自觉地用脚打拍子,那个就是节奏。舞蹈,就是用肢体把音乐跳出来,将节奏跳出来。而在这个故事里,我把“节奏”这种内在的感觉具象化了,把那种节奏感具象成“拉丁小子”(节奏小子)这么个形象。田东明:
我曾经学习过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方法,“少即是多”。我也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木刻版画,版画也是一色一版,用很少的颜色呈现丰富色彩感的画面,这也是“控制”。在我日常的创作中会自然而然的尽量控制色彩,创作这本书我的初衷是用红蓝双色去画,在水印叠色之下,红与蓝叠加,会呈现出倾向于黑色的色相。女孩儿人物形象有一点点“剪纸”的影子,一来是我喜欢这种味道,二来这是一个中国故事。
田东明:
具体开笔到结束应该是三个月左右,中间还穿插了其他的工作,但是作为绘本创作,比起绘画,我在前期去了解人物形象,查询大量资料以及去揣摩、构思这个过程是非常持久的,准确的说我从看到故事文本决定画就开始这本绘本的创作了,大概是一年半的时间吧。满意,怎么说,是我也能够一次次突破自己,更靠近期待中的自己吧。如果说遇到困难,就是我在创作这本绘本的阶段,身体状况不是很好,进而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焦虑等复杂情绪,我不断地进行绘画创作,在绘画的过程中,体会到了这本书里面主人公积极向上的精神,虽然身体上我们会出现一些问题,但是我们的精神要强大。
在画画的时候我就专注在我的故事里,画画是一件能够让人放松身心的事情,能够让你的精神感到愉悦,我喜欢绘画,画画让我开心。所以说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在绘画方面,没有所谓的“困难”,可能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战胜自己的内心吧。
田东明:
从前没有接触过这种选题,当时觉得挺新颖,我想的是自己也可以画和以往不同的画,一方面通过不同的创作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突破,另一方面学无止境吧,我也希望自己在创作之路上有新的生长点。后来看到编辑在这本书出版之后做的很多宣传和推广工作,不仅可以宣传绘本,还可以呼吁大家去关爱特殊人群,可以通过我的画,我的作品,去传递爱和力量,我很欣慰。
田东明的创作构思
《讲给少年的西游记》
田东明:
我从小看小人书,4岁画孙悟空,自己在家用剪刀剪纸玩,一玩就是一天,一把剪刀,一些纸和笔。6年级的时候,我在教学楼后面的乒乓球台子下发现了几本《圣斗士星矢》,这是一套日本少年漫画,我深深地被这种情节紧凑分镜头的形式吸引了,后来我开始攒钱买漫画,薄薄的小本、每册一块九。父母一直支持我的爱好,陪我去学国画,也不会阻止我从小看漫画,我家的书柜里,全是漫画。正是因为喜欢还有家人的支持,才让我一直走到现在。
田东明:
我很喜欢JOJO的故事,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第二部之后的画风与造型设定。我的撞色是受到平面设计的影响,线条是高中习画时速写画的多,头像的确是想画一个JOJO味道的自己。田东明:
画风多变是因为画的内容不同、受众不同。我喜欢曹涵美、张光宇、洛伦佐·马托蒂、《七龙珠》、《地狱男爵》。田东明:
我喜欢插画和绘本,画画儿是有趣的,让人开心。有些题材的好绘本可以温暖人心,是有价值的。近期我希望创作一些和中国传统文化、“非遗”方向有关的作品。田东明:
我一直秉承着“不摹古却饱浸东方品味,不拟洋又焕发时代精神”的理念,试图用设计的方法将“传统”与“当代”结合。田东明:
我做品牌的平面设计,比如我们通常说的标志、视觉识别系统这些,是通过视觉语言为品牌在受众面前呈现出清晰的、易识别的、系统性的形象,进而达到让品牌一步步深入人心的诉求。俗话讲“以貌取人”,我们就是给品牌建立这个“貌”,也就是能够反映内在的“形象”、“颜值”。我没有快速捕捉品牌“气质”的本事,我也是想方设法的去理解和分析我合作的品牌,和他们做朋友,就像让你给朋友画一个“像”,总比给陌生人画的好些。
我和蒲公英童书馆很熟悉,在这个品牌成立15周年之际,我为她重塑了品牌形象,将原本复杂色彩的“蒲公英”植物Logo重新设计成一个动物Logo小狮子,只用了黑黄双色,这只“小狮子”的头发和尾巴都是是“蒲公英”。这只狮子是我一步步推导出来的,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。简约的强对比黑黄双色让人易于识别,便于记忆,这是品牌专属色,动物小狮子更容易讲故事和拟人化,小朋友们更容易喜欢,也便于后续以他为主角绘本化、IP化。我们还为它做了一个小动画。
一个已经用了近15年的标志被推翻重塑是需要魄力的,蒲公英童书馆的颜小鹂老师是这样的角色,现在蒲公英童书馆18周年了,大家都很喜欢我重新做的这套视觉,在书上和其他载体上也是比较好用的。
田东明:
甲方不是“爸爸”,我更愿意称之为“合作伙伴”,如果找对了伙伴,相互理解,收效相对会好些。一件设计作品的好坏,不单单是看设计师的,也要看甲方的,这是双方合作的产物。品牌设计需要不断沟通、推导,双方不断磨合,有了前面的深入沟通,才会有推导后的“一稿过”。
站在客户的角度立场去思考设计的问题,用我们的所学替客户解决视觉传达的问题,在视觉与审美方面稍稍多走“半步”,是我的方法。
田东明:
我这个人其实很“土”,我平时也不会去“外网”看东西,以前和老外学习过,现在我更喜欢学习东方的东西,我们中国传统的东西。认识些外国的朋友,除了插画家就是设计师,有些时候我们是通过画画儿来沟通的。有机会交点外国朋友,不单看了他的作品,更多的是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,了解是在何种情况背景下他创作了这样的作品,会有些帮助的。
田东明:
没担心过,其实都是相通的。我喜欢画画儿,现在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被记住是插画家吧。《最后的动物》系列
田东明:
我在大学是兼任,到现在14个年头了,19年以前每学期的课都不少,有继续教育学院、本科视觉传达专业、信息设计专业、时尚传播专业等。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、沟通能力、团队合作能力、总结分析与自学能力。田东明:
是不是年轻的时候都会有“迷茫期”?不只是画画儿的人……因为才上路不久,前方有很多路口,很多选择,有着很多不确定性,而且看似还有很多时间。现在的年轻人画的特别好,他们所处的环境与我们那个时候比真是太幸福了,看到的多,学到的系统专业,国内国际交流也丰富多彩。如果真心喜欢画画儿,慢慢找到自己的“特点”,参加一些像CIAC这样的专业赛事,在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,让更多人知道自己,还是会有很多机会的。
田东明:
祝CIAC成为中国插画家的“摇篮”,让更多的插画家由此而生!